汉中市镇巴县林业局包扶元坝村纪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7-18 15:28:54 阅读量: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陕西省、汉中市相关实施意见,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镇巴县林业局认真履行镇巴县“17+1”定点扶贫工作责任,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高度重视,强化组织推动力度

20157月,根据镇巴县委扶贫安排部署,镇巴县林业局自确定帮扶渔渡镇元坝村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2015813,林业局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扶贫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工作队要驻守帮扶,与农民同吃同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地推进。

工作队驻村后,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严格精准识别,确定了全村共有贫困人口102户,343人为精准扶贫对象,通过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他们有因病、因残致贫的,也有因缺资金、缺技术而缺乏发展能力的。根据大多数贫困户都是老弱病残、劳动力偏弱的特点,林业局迅速制定了《镇巴县林业局关于坚决打赢元坝村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以劳务输出为龙头,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并制定了“四步走”,“一户一法”包扶计划的实施方案:第一步重点发展对技术和劳动力要求不高、见效益快的香菇、木耳和养猪、鸡产业项目,包扶一批;第二步自身发展户,用退耕还林项目,国家公益林补偿普惠政策扶持,包扶一批;第三步,贫困户享受国家低保、养老金、高龄补贴、残疾金、铁路补助、双女户补助金、劳务输出实际金额,包扶一批;第四步,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林农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包扶一批。林业局所有党员干部职工负责包扶2户,做到了102户贫困户家家有人包、户户有连心卡,人人有包扶责任,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201634林业局51名干部来到元坝村深入到各自的包扶对象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愿望,送政策,谈发展,找门路,共为贫困户送去化肥28包,现金2万多元,户户都照了合影照,分别与102户贫困户签订责任书结对帮扶。基本情况的摸底、熟悉和掌握,为脱贫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真情付出,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元坝村山大沟深,是渔渡镇的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235户,886人,全部为农业人口。耕地面积1815亩,林地面积18209.5亩。多少年来,村民们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靠种点玉米、土豆和务工养家糊口,全村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林业局扶贫队和村委针对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不适应发展需求,自我摆脱贫困、发展致富的能力不足,农村项目、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具体分步实施如下: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在于思想的落后和缺乏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扶贫工作队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季度已发展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一起参加培训,完善了村党组织的建设、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借入户摸底建档之机,大力宣传党中央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使他们了解、熟悉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是要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致富奔小康工作。

(二)改进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元坝村是连接中坪、大坪小组的唯一道路,路基窄且路面为沙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多次与交通、发改等相关部门协调,预算投资195万元的元坝村至谭家沟3公里路面拓宽硬化改造工程于20169月立项,20172月底前勘察设计、评审结束,即将进行招投标工作,这个信息带给了村民更足的致富信心。2016年,范长坝组凉水井洪水冲毁河堤160余米,冲毁农田20余亩,洪水肆意横行,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工作队与村委积极规划协调,林业局解决12万资金修复水毁河堤160米。除了改善村里能看到的设施,林业局还为贫困户李春兴等3户改造危房,为贫困户马孝良等3户子女上学解决生活补助,并帮助该村范长坝组安装新变压器一台,改造低压电线3000米,为中坪组修建一处人畜饮水工程,受益55200人。包扶工作暖了村民的心,拉近了工作队与村民的距离,村民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林业扶贫队办的都是实事啊!”“咱们村多年没变化,工作队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三)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强化“自我脱贫”意识,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与普遍帮扶相结合。

化零为整: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技术的难题,“第一书记”与村委共同努力,统一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集聚全村的智慧和劳动力,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成立了“核桃、厚朴、银杏、天麻”专业合作社5家。结合村民意愿,贫困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合作社实行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核桃、花椒、银杏苗,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农户“劳有所得”。现已有10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自身发展:元坝子小组淡家坪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土地里寻找生活很困难,导致大面积土地抛荒,工作对多次做搬迁思想工作,可是大多数村民顾虑很多,不愿意搬迁。第一书记与村委协调,因地制宜,选马维国带头,发展养殖。马维国今年42岁,一家5口人,三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初中和小学。两年前,家里穷得连孩子上学的零花钱都供不上,而且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也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在第一书记的鼓励下,马维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发展起养羊和林下散养鸡产业。仅用了1年时间,马维国的养殖业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马维国激动地说:“我去年养羊60只,林下散养鸡50只,出售肉羊20只,收入10000元,退耕还林7亩,补偿3500元,再加上国家公益林补助和扶贫部门补助的6000元,养马2头、养猪3头,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现在孩子上学的零花钱不愁了,还有了存款。”在马维国的示范带动下,周围的贫困户也被带动起来,纷纷加入了林下散养鸡和种养植的行列。目前,重点扶持户中的2790人,养猪2563头,养牛1723头,养马712匹,养羊379只,养鸡15350只。

助力脱贫:落实生态精准扶贫政策,大力推动贫困户脱贫。2016年初,工作队发挥林业产业项目,认真研究新一轮退耕还林及生态扶贫政策,对符合条件的102户贫困户,实施生态扶贫。新一轮退耕还林1341亩,贫困户89270人,涉及退耕面积640亩,将享受补助资金32万元;落实国家公益林1.8万亩,贫困户101331人,金额9万元;聘请生态护林员21名,人均每年1800元。

 

截止2016年底,林业局投入(含项目)342.3万余元,其中为102户贫困户投入108万余元,户均1.06万余元。2016年该村脱贫77287人,2017年脱贫2556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镇巴县林业局扶贫工作不仅得到了镇巴县委、县政府的肯定,更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同和响应。在县、镇、村党组织的配合下,林业局包扶元坝村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工作,保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张富荣)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