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8-01 16:47:26 阅读量:
(编辑:李思科 陈苗)自精准扶贫战鼓擂响以来,杏林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走产业扶贫之路,党组织勇立潮头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干部争先示范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形成了“党建+生态旅游”、“党建+精准扶贫”、“党建+劳务输出”等可操作、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无缝对接”,让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李坡村位于华州城区以南,北望华州城,南倚太平峪,北有良田,物产丰富,南有高山,风景秀丽,植被覆盖率达90%,绿色发展具有先天性优势。
一是精准定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坚持“绿色党建”,以“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为指导,把农家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大力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村内现有13家农家乐,每年吸引着20余万游客来此体验山水风光、品味农家饭菜,不仅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还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优化布局,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村党支部流转220余亩土地,邀请西安美院教授、民俗专家对村容村貌进行规划设计,并利用扶贫政策资金,在庭院、小道、花草、民宿上做文章,拓通村道路、建文化广场、改排水设施、造绿色景观,基础建设根本性提升,民俗文化氛围日渐浓郁,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三是党员示范,环境卫生制度化管理。分区划片,将村上环境卫生治理责任落实给责任心强、积极性高、执行能力好的党员;竖牌子亮身份,将村上的主干道设为党员示范路,分段明确责任人和监督人,并定期组织检查,要求工作不力的党员在村党员大会上说明情况;垃圾分类管理,村党支部制定《李坡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给每户发垃圾箱,要求分类放置,聘用环卫工定时收集出村,要求垃圾不过夜,污染不留存。
四是劳务合作,拓宽脱贫就业渠道。村党支部定期邀请家政、烹饪等技术人才组织培训,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村党支部与劳务输出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公司提供用工信息,村上安排专人随时予以公开,帮助剩余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经济价值;村党支部与农家乐负责人签订协议,将贫困户与农家乐进行捆绑,优先用工,已有80余名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就业。
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走出贫困奔向幸福
新民小镇移民搬迁是2012年市委书记确定的移民搬迁重点工程。2012年动工,2014年建成,占地60亩,单元楼13栋,户型分别为60、80、100平米,总建筑面积43634平米。2015年,原石堤峪内车湾、灰池、天岩、康坪四个贫困村,473户、2018名群众整体搬迁入住。
新民小镇党组织根据社区“山里山外都是家”的特点,采取“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发展。以龙源公司产业为依托,流转土地1500余亩,群众不仅可持股金入股参与分红,还能应聘务工;发展集体养殖,改建车湾学校旧址,购入108头猪仔,建成生态养殖基地。支持农户散养,去年投资25万元,为15户群众修建猪舍购买猪仔;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让板栗、核桃、花椒等农产品出山,实现经济效益;社区党组织发起“阳光工程”,组织劳务培训,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提升劳务输出质量。今年,共计培训20余次,受益群众达到300余人;以每户2000元为标准,给115户贫困户入股建立惠民超市,今年7月1日,第一批分红股金已发放到115户股东手中。通过建立“党建+公司+农户”、“党建+生态养殖”、“贫困户+合作社+农村电商”、“党建+技能培训”、“党建+惠民超市”五大平台,实现了移民搬迁工作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党建引领技能培训 勤了双手鼓了荷包
三溪村、杏林村、磨村土地贫瘠、发展优势不明显,“靠天吃饭”不能奔小康更不能发家致富,典型的地贫农业不兴,人多劳动力剩余。创业就业,能力比专业更重要。杏林镇以“党建+劳务输出”为突破口,通过“支部+公司+劳务经纪人”培育龙头产业,用劳动技能、职业道德培训打造“内外兼修”的新型农民,变人口优势为人力优势。
一是“1+1+n”搭班子,壮大扶贫攻坚力量。“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村党支部注册成立劳务公司,“1个中心”,就是服从党的领导,即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公司支部书记;“ 1个能人”,就是让致富领富带头人发挥作用,即从原则性强、业务素质较高的青年党员中选拔负责人;“n”,就是鼓励党员参与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即把扶贫攻坚从两三个人的责任变成一个群体的事业。
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优劳务服务。村党支部与劳务中介、当地建筑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接,不断拓宽输出渠道,并为务工人员及时提供用工信息,从劳务合同签订、工资待遇协商、工伤保险救助、工资支付及务工人员随行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上半年,村党支部累计帮助13名务工人员化解了劳务纠纷,维护了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党支部始终把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重点来抓,定期聘请行家里手、技术能人、专业人才培训务工青年,让贫困户“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着力提升务工人员的经济价值,把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邀请“华州好人”“渭南先锋”以身说法,倡导诚实、善良、勤劳品质,提升劳动力的“附加值”。经过技能培训后,3名务工青年放弃外出务工开了店面,自己当老板。
党建引领服务群众 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杏林镇多次组织党组织书记、主任、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召开交叉观摩会,以点带面,营造学先进学典型的追赶超越工作氛围。李庄社区党支部结合区位优势和社区特点,通过统一清零危房,拆除临时建筑,美化外墙、疏通沟渠,支持34户贫困户发展农家餐馆和民宿,推进“幸福乡村”建设。阳光社区党支部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与华州区铁路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按需求“订单式”预约主治医生,增加常规性就诊和体检的功能科室,深化社区责任医生的职责,开展家庭健康卡、医疗保健、上门问诊等“爱心医疗”,为高龄老人提供更加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新城社区党支部以“党建+爱心帮扶”抓精准扶贫,先后联系20个共驻共建单位的在职党员与19户贫困家庭自愿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与共驻共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定期走访和爱心帮扶措施,进一步夯实共驻共建单位责任,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员形象。
结束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而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应切实担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以苦干实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同时,应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路子,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号召群众用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