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8-23 10:46:42 阅读量:
“沿黄惠伊塬,天堑变通途”,沿黄观光路开工一声春雷响彻伊塬的沟沟峁峁,也将地理位置闭塞、交通信息不便、观念落后守旧的两个沟滩村,推上了改变祖祖辈辈历史新起点的高速路。百良镇党委、政府秉承全域旅游的理念,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的思路,精心打造合阳第一门户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高点站位谋划新
为了真正把北大门建设成为旅游区、服务区、休闲区、娱乐区。百良镇党委、政府一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在外人士座谈会、邀请各界专家和学者恳谈会,基本形成抢抓新契机,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的共识共动。二是扭转旅游发展思路。始终遵循“高点定位、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思路,坚持“台、塬、村”相统一和“路、河、景”相融合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环境、环境与设施相融合的精品门户区。三是紧跟形势着眼长远。在村庄规划和基础条件改善中,既要满足当前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又要补齐服务旅游的短板,更要长远谋划未来发展的空间。四是挖掘优势增加后劲。岔峪古渡盛素有秦晋第一渡口之美称,岔峪放河灯也是黄河中游唯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沿黄观光路的开通,岔峪村积极申请“伊塬古渡”这个坐标品牌,引导和培训群众大力开展农家乐服务项目;榆林村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成立“伊塬古渡农业产业开发公司”,开展以草莓、樱桃采摘为主的休闲实践娱乐区。
精细打造面貌新
一是依据岔峪村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的实施。将房屋建设、基础设施与全域旅游规划紧密衔接,建设上白下灰的徽派独立仿古院落,一期工程26户已经喜迁新居,二期49户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建成景观廊亭1座,硬化巷道1210米,铺筑观景平台8620平方米,新修排水渠5860米,栽植各类绿化树木13500余株,绿化面积6580平方米;80余亩的人工垂钓园、大小三个不同主题文化广场、商业美食街、伊塬土特产展示大厅等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二是按照榆林村整体提升改造方案。投资80余万元对所有护坡进行加固美化;投资100万元对进村环线路进行规划建设;对所有视线范围立墙进行喷涂美化;建设1000余米的古渡文化墙。同时,整村绿化和亮化工作也在有力推进,人工湖和垃圾填埋场正在选址论证阶段。三是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镇政府投资60余万元,在岔峪村建成6米高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固定宣传牌;在榆林村南塬建成12米高的“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固定宣传牌;在沿黄公路的两侧喷写标语1200平米。同时,为岔峪村63户协调发放“双机联动”授信贷款315万元;对开办“伊塬古渡”农家乐的先期10户给予每户5000元的资金扶持。对“伊塬古渡”农业产业开发公司的土地流转,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确保各项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协调有力机制新
为了更加高效、有力、协调的推进各项工程均衡进展。一是百良镇专门成立沿黄公路提升改造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具体工程由两个村的支部书记为指挥的推进工程小组,具体督促检查由指挥部下设的两个督促检查小组落实。按照总指挥的要求,指挥部就设在其中的榆林村。二是建立每周工作汇总汇报制度。两个村的提升改造工程由支部书记亲自汇报本周工程进度和下周工程计划;分析找准各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一些合规、合理的工程进度意见和建议。三是督促小组坚持驻村开展工作。所有抽调人员全部脱离原岗位工作,力争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商议、整改在一线落实,确保建立各项工程措施有力推进新机制。
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和提升改造工程的大力实施,两村干部和群众参与全域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人人议发展、户户谋出路的良好氛围日溢浓厚,沿黄公路带来的实惠和红利,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脱贫路、致富路。
(王亚锋 赵磊 合阳县百良镇李俊明供稿)编辑:王梦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