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去脱贫信心 留下实干精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8 22:21:28
阅读量:
带去脱贫信心 留下实干精神
本网讯(通讯员 杨玉婷 王明明)走进贫困户李培信的家,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提及今后的生活,老人感激之情不溢言表,他坦言:“我都黄土埋脖子的人了,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要是没有帮扶干部,我这一辈子可能都抬不起头来,我一定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不负帮扶干部的辛苦和苦心,克服困难,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71岁的李培信是居住在渭南市桥南镇烟村塬坡下离村子最为偏远的一户贫困户。儿子李天龙,44岁,因为贫困至今未成家,由于没有文化,出外务工也是打零工,收入不高。种植传统的玉米、小麦也是勉强维持生计,父子两人依靠低保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老人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亲人,结亲帮扶干部临渭区区级领导张占权,他一来就在这个家扎下了根,2间砖木结构的瓦房老人和儿子一间,帮扶干部一间,这个家顿时也多了温暖、多了关爱,多了笑声。每逢节日帮扶干部从不忘给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一天天建立起来的感情,也让帮扶干部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白天忙完工作,到了晚上就成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候,三个人经常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父子两人谈及脱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生产生活方面的主要打算和诉求后,帮扶干部一边鼓励老人要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困难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鼓励李天龙要树立信心,人穷志要强。一边着手解决好父子二人的衣食住行。对于父子两人如何才能脱贫致富,帮扶干部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规划。针对老人家实际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积极想办法,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谋划致富产业,为父子两人撑起了头顶的一片天!
要脱贫,先安居。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李培信老人和儿子自筹5000元,政府补助7万元,在临渭区向阳小区申请到了一套50平米的移民搬迁安置房,儿子李天龙已经住到城里,政府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李天龙就在入住的小区当保安,每月收入1500元,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要脱贫,产业支撑是关键。
为了方便老人出行,帮扶干部帮助修整了入户路面500米,出资购买200只鸡,养殖一年卖鸡蛋和成年鸡直接增加收益5000元。为了让老人不用出力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帮扶干部送来4只成年奶山羊,在老人精心饲养下,4只羊每天产奶8、9斤,每天收入20多块钱。李培信老人依靠着自己的勤劳还养了2只鹅、栽植了1亩花椒、2亩核桃、3亩玉米,收益逐年增加。
今年临渭区产业扶贫扶持政策出台后,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和补助政策支持下,老人计划再栽植2.5亩花椒,可享受产业扶持补助金1250元,在林下间作套种1.3亩茶菊,可享受产业扶持补助金260元。有了好的产业,有了脱贫的路子,父子两人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于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编辑:李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