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8 23:07:45 阅读量:
不忘初心 追赶超越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网讯(通讯员 朱锋)阳郭镇地处渭水之南,秦岭北麓的浅山地带,距渭南市区19公里,是由原阳郭镇、贠曲乡、大王乡、三官庙乡合并而成,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5.8万人,2014年对原55个行政村进行合并,合并后共有24个行政村和1个新型农村社区——“阳光社区”。由于我镇地处秦岭北麓,多为山区、岭区,自然条件差,贫困发生率较大,全镇现有贫困户3141户10950人,占全镇人口的24%,是全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在刚刚过去的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全国第4个扶贫日暨阳郭镇第27个扶贫日中,阳郭镇积极响应市、区号召,围绕“追赶超越推进精准扶贫,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题,组织辖区各包联单位、集镇单位、各村、机关干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扶贫日活动,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我们每一位肩负扶贫使命的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举全党全国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从2012年底到2016年底,全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我镇结合当前贫困人口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特殊困难和需求,制定了一套完善细致的脱贫计划,全镇机关干部、村级“三委”班子、结亲帮扶单位众志成城,群力群策,为我们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分昼夜地补给能量,因此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我镇实现已脱贫720户2721人,未脱贫2421户8229人,2017年计划脱贫458户1752人,计划脱贫摘帽村是张胡村和三官庙村,张胡村计划脱贫32人,三官庙村计划脱贫159人。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7年是脱贫攻坚战最为胶着的一年,我镇认真贯彻中、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依托优势资源,创新“党支部+”模式,多措并举助力脱贫,带领群众脱贫增收,各项工作都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是产业脱贫。依托本地实际,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养殖业,通过农业技能培训,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通过自主创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我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特色效益农业,以“花椒、核桃、狝猴桃、中药材种植”“土鸡、奶山羊、仔猪、犊牛养殖”“食用菌培育”“光伏产业”等特色产业链为重点,同时以“党支部+”模式进行引导,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打响品牌,增强造血能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为贫困户争取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以及5万元以下的小额贴息贷款政策。
二是移民搬迁。目前,我镇正逐步完成三批贫困户易地搬迁摇号分房,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项目也正在同步进行。我镇当前已有1435户贫困户分别在城区(向阳社区与乐天社区)、阎村双创园和阳郭镇阳光社区三大搬迁点落实了移民搬迁政策,其中657户完成了摇号分房。阳郭镇阳光社区作为陕西省第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社会功能齐全的大型移民安置社区,是区委、区政府为了全面实现我区南塬贫困群众脱贫目标决定实施的建设项目,位于我镇集镇街道。其建成确定了安置和产业拉动共同推进、城镇建设与安置项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自2010年开始建设至今,阳光社区共建成10栋楼516户,其中7栋楼已开始居住。同时我镇还专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设立公益性岗位,努力做好搬迁群众的就业服务。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投入、着力完善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业为基、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继续争取和实施水利、交通、集镇建设等项目,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变贫困村旧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今年以来,我镇对关环沿线、瓜铁路沿线所有绿化苗木进行了4次全面修剪,清除乱贴乱画1320处,拆除乱搭乱建80处2170余平米,累计清运“三堆”及建筑垃圾等12290余处;拆除户厕156座,新建公共厕所3座;配备垃圾桶430余个。完成了高李村、肖底村、杨家村等村道路硬化37.2公里,修建排水渠10.5公里,安装路灯824盏,房屋立面改造320余户,安装监控60处。
四是劳务输出,科技致富。结合当前开展的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市区部门驻村联户精准扶贫活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同时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为青壮劳力联系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树立典范,引领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我镇辖区内各村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也涌现出不少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村。
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一直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位置,按照“以引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增收为目标”的思路,阳郭镇肖底村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为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目标,助推肖底村“三大产业”发展,肖底村成立了兴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富农新能源农民专业合作社。
“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这种抱团扶贫模式,党支部起到了核心作用。在党支部引领下,帮助争取扶贫有关项目,在土地流转、资金筹集、保障体系、市场开拓等多方面为贫困户做好服务。这种模式增强了脱贫的“造血”能力,使扶贫开发由“漫灌”向“滴灌”转变,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培育出一批产业大户、致富能手,从而带动肖底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阳郭镇作为临渭区南塬地区农业大镇,特别是高李村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中试点先行。我镇高李村按照《渭南市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打破传统思维,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用改革、发展的新理念破解了一系列“三农”难题。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高李村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继实施了道路、水利、文化、医疗基等项目,不断完善群众密切关注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高李村传统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造成了村民的农业产业收入微薄,为一改传统农业产能落后的不利局面,经过镇村干部多次调研和外出考察,高李村干部积极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改革新路子,大力发展狝猴桃种植,通过广泛动员、全面宣传,该村目前共发展狝猴桃2600亩,栽植品种选择了产能高、品质优的“海沃德”品种,预期农业收入十分可观。在全面开展狝猴桃种植产业的基础上,高李村还注重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了樱桃、西瓜、圣女果等果蔬种植,有效推进农业产业融合。目前,高李村狝猴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了以高标准农田为建设模板的现代化狝猴桃产业园区1个,实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引入农田。同时,该村还计划组建一个狝猴桃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管理规范农民种植行为,提高经济收入。
三、凝心聚力,追赶超越。
今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我们收获了战果,增强了底气;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了信任,切实增强了做好未来工作的底气。
思想上,全体战斗在脱贫一线的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极端重视,把脱贫攻坚精神状态调整到最好、把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创造性、高标准地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工作上,强化担当实干,增强“合围攻坚”保障。要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火力、集中财力,聚焦贫困户脱贫问题导向,以绣花的工夫,全面补短、全面达标,将工作做到极致。整改上务必要户户过关,非常时期务必要有非常举措。
目标上,我们要立足当前全国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利用我镇地缘优势与资源优势,动员一切力量,汲取一切经验,采取一切措施,凝心聚力从物质到精神全方面地帮助贫困户探索脱贫致富之路,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当下,党的十九大正在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达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正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上,我镇始终坚持以产业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2017年即将进入尾声,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作战即将迎来。我们要在充分肯定前期成绩的同时,坚定决心、保持活力,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保持最昂扬的姿态!
编辑:李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