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人大 | 倾情守望碧水蓝天净土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07 09:03:45 阅读量:

盛夏时节,走进“秦楚边城 水色白河”,道路蜿蜒,两旁绿意错落相随,田园如诗,安然点缀于碧水蓝天之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人大依法履职的重点,以人大监督之力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织牢水域“治理网”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白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汉江出陕的最后一道关口。2022年年初,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就把“问水”纳入工作要点,将其作为本届县人大的重点监督内容。

2022年5月中旬,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11个乡镇17个站点进行调研。每到一个点位,调研组成员都沉下身子,耐心细致地查阅资料、收集意见、查找问题。

调研结束后,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对发现的问题列出重点交办清单,反馈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解决,并持续跟踪问效,做实了人大监督的“后半篇文章”。

“我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守井人’,我郑重宣誓......”2024年8月29日,在汉江河畔,30余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及志愿者齐聚一堂,伴随着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白河人大“守江护水”专项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活动期间,代表们集中视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认真察看了汉江沿线环境整治情况,随机开展了水质抽测,并就法律贯彻情况现场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据实作答。一问一答之间,问出热乎乎的“辣味”,答出沉甸甸的责任。

加速矿山“变景区”

“以前,这矿山光秃秃的,现在像铺上了绿毯……”7月初,白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卡子镇里端沟、和尚庙等废弃硫铁矿治理工程现场调研时,看着矿山治理点一片翠绿,与数年前“伤痕累累”的山体形态截然不同,不禁感慨。

据了解,白河县境内硫铁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久远。由于早期矿山开采方式粗放、技术落后,开采后的废弃矿硐和矿渣露天散堆乱放,经空气氧化和雨水冲刷形成磺水,严重污染水体。

群众关切所系,就是人大监督所向。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紧盯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连续四年听取县政府关于废弃硫铁矿污染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打出监督“组合拳”,以人大监督之效抚平矿山“伤疤”,助推纳入系统治理的12处矿点重新焕发绿意与生机。

数据显示,目前该县12处矿点已完成治理11处,治理区域水质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厚子河入白石河、白石河入汉江、汉江出陕等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白石河流域“磺水”里程由56公里缩短到15公里。

“现在的矿山治理点成了旅游景点,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或纳凉小憩、或赏花拍照、或运动健身,在绿水青山中畅享生态红利。”白河县人大代表、卡子镇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刘尊荣深有感触。

铁腕治土“护良田”

“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控,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在开展土壤污染执法检查时强调。

2024年9月25日至26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农业面源污染、污染处理、普法宣传等都是代表关注的焦点。

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能否落实见效,是检验人大监督工作刚性的重要标尺。4月16日,白河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土壤污染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应邀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杨登宝的发言掷地有声。

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监督意见,有关负责人现场表态发言,作出整改承诺,让全县人民看到了县政府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力度,让碧水蓝天净土的美好生态画卷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为白河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凃斌如是说。


作者:耿涛 贺余环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