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法院 | “法官,我配合!”—— 看125万执行僵局如何被“析产三步法”盘活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05 12:13:44 阅读量:

“没想到王法官能把这‘死局’盘活!不仅让对方配偶主动拿出房子还债,还帮我解开了补差价的疙瘩,这胜诉判决总算落到了实处。”申请执行人陈某某难掩激动。

这起标的额125万余元的民间借贷纠纷,在“析产履约‘三步走’工作法”的推动下,从“无财产可执”到“配偶主动偿债”,再到“差价和解”,全程以沟通为桥,让司法温情与效率并重,实现了胜诉权益的顺利兑现。

第一步:深挖线索建信任,沟通先行探路径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周至法院王健法官对被执行人卫某某的财产展开全面排查,发现其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为打破僵局,王健法官进一步延伸调查,了解到卫某某的配偶屈某名下有两套房产,这成为案件推进的关键线索。

王健法官以沟通为切入点,主动约见被执行人卫某某的配偶屈某,说明案件的来龙去脉,明确表达了“依法依规、平等沟通”的态度,为后续交流奠定了互信基础。这种“先沟通、后施策”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也愿意坐下来正视问题。

第二步:释法明理促共识,配偶担责共偿债

沟通中,法官重点围绕《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债务清偿的相关规定,向屈某清晰释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合法债务,夫妻共有财产依法负有清偿义务;即便房产登记在其名下,若涉及共同财产份额,也需在法律框架内妥善处理。

王健法官结合案件实际分析利弊:“主动配合解决纠纷,既能避免后续程序的耗时耗力,也能在法律框架内保障各方权益。”多次坦诚沟通中,屈某逐渐理解了法律规定的精神,也认识到积极解决纠纷的必要性。最终,她主动向法官提出:“法官,我配合!我愿意用名下的两套房产为他偿还债务,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尽快了结此事。”

这份主动担当,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没有强制施压,全凭法理共识与沟通诚意,让执行从“被动推进”转向“主动配合”。

第三步:巧解差价破僵局,双向沟通促和解

在屈某明确同意以房产偿债后,法院依法启动财产评估程序。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法院依法启动拍卖程序,奈何两次流拍,财产处置陷入"二次僵局"。

"总不能让房产在流拍中耗损价值。"王健法官敏锐地转向"以物抵债"方案,这正是"析产三步法"中"引导柔性处置"的智慧——既保住财产价值,也让债权人尽快实现权益。

两套房产抵债后,申请执行人陈某某需向被执行人补差价76318元。陈某某起初对此缺乏理解,无法接受“借钱讨回还要补钱的措施”,以物抵债的推进一度遇阻。

“咱们从实际出发算笔账:以物抵债能快速实现您的债权,避免后续处置的不确定性;补差价是基于房产实际价值的合理安排,远低于拖延可能产生的利息损失。”王健法官耐心与申请执行人陈某某沟通,既解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也分析及时了结纠纷的长远益处。同时,法官也与屈某沟通,争取其对补差价期限的理解。

双向沟通架起了理解的桥梁。陈某某最终打消顾虑,与对方达成和解:“法官说得在理,尽快解决比拖着强。”双方约定,陈某某于2025年12月31日前补足差价,屈某配合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从“发现线索”到“主动偿债”,再到“差价和解”,这起案件的破局,尽显“析产履约‘三步走’工作法”的智慧——以沟通为先导,用法理筑共识,靠诚意解难题。法官始终秉持“先沟通、后施策”的理念,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传递了司法温情,让每一步推进都经得起情理与法理的双重检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作者| 王健 邰含玉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主编|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